copymemory

表达难以做到准确和全面,而部分的、模糊的表达,有时又会容易被理解为相反的一面,或者流于堆砌和冗长。

各类阅读笔记。

扫文小院:夜烧

2.6 60days from silence to thunder(冬盾,原设,完结,小中篇)

作者:老干妈

阅读地址:随缘居(需注册)

很棒的文。

 

【建议看完原文后再往下看,因为剧透会折损第一感触,而第一感触永远只有一次】

 

 

其实我没有看过公路电影。以前看过一个介绍公路电影的大约是纪录片之类的东西。在我的印象里,或者公路电影作为一个题材存在,揭示的是一种漫长路途上外界的可能,和我们内心的可能。

 

在目前大约几十篇的美队同人阅读量前提下,这样原设情境下开始的,不一样的开篇,真的很带感。

 

忍不住先插一句,作者带给我最想说的感觉是:作者有一种,浅尝辄止的行笔态度。

 

拐回去,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按照电影线的发展:steve追踪到了bucky,很幸运,当他攀谈的时候,bucky正处于觉察到了九头蛇对自己的行为问题,并打算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反击。——于是,steve被bucky短暂的收留了。

这样的开篇虽然地点比较新鲜(酒吧),但是大概还是队长追逐bucky找寻自己的设定。

接下来,可能完全不一样了,非常棒的地方在于:他有自己的安全屋(之一),有自己的原则(虽然也尽量降低底线),有自己的战斗计划,有非常棒的说话调调,非常冬兵的调调。

当然,如果仅仅是把冬兵描写出众,并不能表示故事的主线会按着让人惊啧的路线稳妥的前进。关键的是要把steve写的出众。

 

如何把握具有两种可能的冬兵,是很多作者都试图发挥的领域,那么如何把握面对两种可能冬兵的steve,却未必是很多作者去尝试思考的领域,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的下一个问题可能是来自于steve——如何把握面对两个时代的steve。我想,每一个被《过时之人》打动过的人,都不会愿意放弃(尽管未必此前意识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

扯了这么多,是想说,这篇文里的rogers在对待他找到的barnes后,作者对他的刻画几乎都是侧面描写,在上文拉风、自在、自力更生、另立独行、总而言之是自己能活的不错的barnes后,作者用侧面描写写了很棒的rogers。他没有刻意回避回忆,或者是对他来说,也许2014年仅仅是因为他的1945年(或者1943年?坠毁的那一年)之后,直接跳到了2014年而已,他只有过去的几个月之前的事情可以谈而不是什么我爱露西、登月计划、柏林墙或者星际迷航和马文盖伊。Rogers向barnes讲述过去的事情,谈论bucky就像另一个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又处理的十分自然、平静。

当黎明之前,rogers擅自更改了路线,带着barnes去布鲁克林大桥看日出。相当自然、又在人物逻辑里十分大胆的行为,完全符合旧时代人的爱好且不令任务本身因为浪漫花哨而出格。更关键是当年他们分别,说过那些仿佛一语成谶又仿佛没有彻底关闭希望大门的话。

其实比起这个好像大片里会有的纵深长景带来追忆而产生的深深的感动,rogers在向barnes询问自己是否能得到一个吻却被拒绝后,冬兵用拇指蹭掉他睫毛下的眼泪,而steve喃喃说:“没关系,没关系”,更深深的打动了我。

 

感动虽然可能发生自一时的甜言蜜语,但感动的根基应当在于即便清醒时候也令你深信。

 

或者说,对于在情节发展过程中,无法时刻正面描写或者不便于立刻揭示正面去展现的人物,作者也始终应当对之投射足够的照拂。尽管不去描写,但他的一切仍然在心中拥有自己的意志和逻辑。

这样,当无法不正面去展现的时候,当rogers指出barnes内心的矛盾的时候,一切才会震动而可信。Rogers并不是去作为角色说出作者的心理,而是始终作为个体,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barnes,更重要的,在和barnes的相处中,仍然始终没忘记自己的职责、自己的原则、自己的认知,会谈判,会争取,会等待,会接纳。这使得这番话自然了。

或者可以再举个例子,再举两个也行:)——

尽管文中barnes在面对执着、坚持、不变通的rogers时硬邦邦但是他的退让我们也都并不觉得奇怪,毕竟那是些他允许后的、他没办法阻挡的、好的、即便他不怎么愿意承认的改变。即便他们来了几发甚至他都为了rogers把九头蛇供货商单方面揍的简单粗暴了,其实脑海里也并没有觉得,这是什么。至少,这不会是barnes承认的,是什么。所以当他被头疼折磨,看到rogers在发短信和神盾局保持联系时,他说了什么?他在自己的脑海里,搜索着,“爱情真的存在过吗?”,我想,也许他不仅仅是指bucky 和rogers,更多是在指他对rogers或者rogers对他,barnes。他搜索的这个疑问突如其来,但是,又不得不是可以理解的。毕竟barnes在做了那么多妥协退让、单挑供货商事迹之外,他真的已经做了很多了,心里。他问出这个问题,确实是,自然的。

第二个例子其实是我的猜测。我猜测rogers之所以对待barnes那么大胆,是因为他爱着barnes很久。关于这一点作者并没有提及过,但他阻止barnes招妓时,猜测他的表现就是相当明显的了。此外包括barnes捏着他下巴说出自己梦境时候steve湿着眼眶说“上帝啊——”等等。所以作者可能没有去写什么,但是人物的行为细想是自然的。

 

浅尝辄止的行笔态度

留有余地和隔靴搔痒应该是不同的概念。并不是想说这样有多好,而是,别的也很好,但是这样是一种属于作者独特气质的东西,而没有过多的优劣比较。

这种行笔风格可以从rogers并未吐露的心路历程(应该是感情?)、激烈冲突时barnes的控制和失控、甚至是他们之间的性事,作者都是这样的比较控制的行笔风格。

 

独特的温情和细腻的一点

又觉得这个没办法很仔细的说出来,因为这些温情哪怕是说出来似乎都是因为让人容易得到而显得浪费了作者的耐心和细心。尽管并不是多么深奥高超的方法和手段,但是这些散落在前文说的这样“收敛”笔触下的barnes和rogers之间,而混合出一种明亮的东西。

 

小小不算什么典型的例子:罗利市的阳光明媚让代表着黑暗的barnes总觉得别扭

 

配角的设置让阅读饶有兴致。响尾蛇的狡诈、九头蛇商人的浮华、可以写成榴弹通通通爆炸的简单剧情,但作者没放弃给他们设计的微妙而丰富一些。(重看评时发现漏说了一点,九头蛇供货商要求和steve来一发设置略有点出戏……【你滚你看的是同人作品不是政治经济学】)

 

同样让人觉得非常有趣又带感的情节比如,barnes去招妓。哈哈哈

很意外,又很合理,暴躁又微妙,设计的目的完全达到了不是吗?

当然,还有很多的对话都很有趣,短促而有趣。

 

回到开始,目前作者写的部分,就像公路电影一样,两个人,为了一些原因,搭伴开车走很长的路,从寒冷的地方开到温热的地方。目标单一,尽管有所惊险。冷漠枯燥,仍然阻止不了该发生的微妙。

而作者很敏锐的,在这一切显得单调之前,让sam的电话令他们转移了活动阵地,开始新的旅程。(尽管目前来看感觉sam的电话内容有点突兀,或者是文有待后续的缘故?)

期待他们的后续,尽管这同时会意味着新的写作阵地会有新的风险。

算算天数,已过去三分之二,内心担心(三分之一的时间害怕情节铺展不开)而不舍(三分之一就要结束???)。

 

总而言之,这篇文里他们没有做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只是均衡、可信、有个性的他们,在拳拳到肉的追击过程中,形象地发生着一些感情事。

 

 

最后,忍不住配个图。原文中他们来到罗利市,rogers喜欢这里,连对这里的披萨都有一种特别的好感,“steve负责收拾剩下的残渣和快餐盒,他弯腰的时候露出腰间的一小片光滑的皮肤”,忍不住为此配图作为追文的结尾:


对了,有个认真的疑问,在比较新的更新里,作者写到,

“当bucky摘下口罩、脱下厚重的制服时,他成了疼痛的代名词;他会凶狠地蹂躏steve的双唇,而steve却尝出了他所有的迷茫”

这时他们应当并不接吻,于是如何蹂躏steve双唇呢?

——

【以下为补完】

今天看到本文完结了。果然是60天啊,不会再多。

唔,一贯的那种比较内敛的笔调。

感觉回去的车上,steve嫌弃barnes烟味那里,有种莫名的弱化。但是相对的,想了想,也许不用去追究,至少这里的barnes也很少这么恣意。(可能文章中对steve的品质着重强调的是包容,所以在后半段会愈发觉得steve……有点弱化的赶脚?)

其实后半部分彻底销毁九头蛇的部分,作者做了极大的弱化处理,应该是设定此前九头蛇已经遭受重创,加上barnes的追击,已经几近全军覆没,而这就是最后一战,而最后一战完全背景化抽象为最后一击来自barnes放的烟花(误)。可能这样的处理(九头蛇),觉得不太过瘾吧(笑),似乎拉快了全文的节奏,而结束的有点突然,头重脚轻的感觉。

也许作者是基于60天的感情线所做的取舍和权衡吧。可能侧重点在感情线的均衡度上面了。从感情线角度的话,倒算是比较匀速的结构。

此外对sam和tony等人的描述较为一般(?)。也有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刚才说的剧情未展开导致的(?)。

 

如作者所料,新年狂欢夜在卫生间度过(误),确实是一种,“现实安稳”的幸福。也许,就像有的作者说的爱不是一个状态而是个动词那样(《How can a loser ever win》,irona),幸福也许并不是一个状态,而是一种存在,某种生命的特定存在,对你而言就是幸福。

 

这篇文里似乎二人都没有对对方告白过。他们之间,就像农场早晨凛冽而凉的风,在夜晚会化为篝火灼烧。


                                                                    2014.11.2

其实当时看完最后一更,心中是有点失望的。因为之前的“感觉”是被萨姆叫回后会大干一场硬仗,结果是非常快的就结尾了(不过我不确定是不是我忽略了什么信息而产生的错觉?)。隔了这几天再想最后的结局,其实最后的爆炸是高潮不错,但是设计的“感动点”太明显了。情节几乎就是为了这样一个“知道读者会被感动”的点来快速的铺设……

香烟那处的史蒂夫确实弱化,个人感觉。

                                                                    2014.11.11

评论(4)

热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