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memory

表达难以做到准确和全面,而部分的、模糊的表达,有时又会容易被理解为相反的一面,或者流于堆砌和冗长。

各类阅读笔记。

扫文小院:夜烧

【原耽】离婚前后(娱乐圈,在更,弃)

作者文字风格有些刻意去描述优美。

比如:

《VOGUE》主编极具先见之明地发表了对夏庭晚的评论:

“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而美学是圆的。

魏晋走了,盛唐会来,盛唐走了后,美学流向哪里,要看时代的浪潮涌向何方。

经济衰退的浪潮之下,昂扬、正统的阳刚之美已然触礁。

颓唐、阴郁、脆弱、骄矜。

夏庭晚是来自深海的畸丽之色,他是下一个时代美学的符号,在他自己甚至还未察觉的时候。”

苏言比夏庭晚高半个头,三十多岁的年纪,右手握着一根赤金手杖。
他下巴上一道美人沟,鼻梁挺得可以说是锋利,一双浅灰色的双眼。
他有种醒目,哪怕只是安静地站在哪里,也会让人觉得他又傲慢又得体。
夏庭晚对上他的眼睛,前一秒觉得被高高在上地审视,下一秒却又觉得那双浅灰色的瞳孔温和而深沉。

如果习惯这种文字风格可以继续看。

——我觉得呢,描写人物,每个作者擅长的角度并不一样。比较主流的就是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呗,靠故事情节来说明人物,基本就是故事情节为主,没那么多“废话”,但是讲故事时兼顾到细节的点到,所以写的信息会比较满,阅读起来也比较适合大部分的读者。

还有一些作者主要是心理描写那挂的。但是不是复杂的心理描写,而是基本上是细腻的心理描写。这类作者一般文字比较细腻,写得好的也很揪动人心。

还有一些作者是“嘴炮”型的作者,人物大量对话,靠对话产生的冲突或者幽默吸引读者。是吧。

这篇文作者就是比较心理描写派的,风格大概是这样:

这是他这几天来,第一次提到苏言却不感到难过。
人真的很奇妙,因为回忆太过美好,所以想到时,竟然连伤心都不舍得。

作者的细腻并不是在于心理描写,而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线用太多笔墨。

夏庭晚被训得脑子一片空白,周仰电话都挂了好久,他还在那儿拿着手机发呆。

除去小时候的不堪岁月,他年少一炮而红,之后走到哪都被拥簇,再然后就是被苏言追求,和苏言结婚,过了童话城堡里似的五年。

他从没听过这么毫不留情面的指责,甚至感觉自己的脸都因为丢脸和羞耻而发烫。

人是不太能接受最坏的自己的,就像照镜子时,眼睛会自动修正那些不对称,美化那些瑕疵,然后脑补出比本人更美一些的容貌一样。

我第一次觉得作者写的几乎事无巨细(比较细腻)(进展缓慢)是看到目前文字的差不多8/1了,还不过是他们离婚刚一段时间的事,大部分的笔墨都在写小受以前对小攻是多么作、小受内心多么懊悔、小受的经纪人怎么气他不争气……,难怪作者回应很多读者都说让大家不要急,都是有理由的,能he的——不是读者不对,是阅读感受上,作者的细腻放大了“先抑后扬”里这个对受的“抑”,有多少人能那么耐下心去看现在作到后悔的受,有什么委屈和不得已为什么萎靡不振呢?

我觉得是作者的节奏没有控制好,太细了,太慢了。


而且我真的真的觉得,插叙是需要慎重选择的叙述手段(可能是考虑到我自身的阅读能力有限),而倒叙简直就是王者之选(没有当王者的自信就不要选)。

基本上我看到插叙的能够读起来引人入胜的,基本没有,很少有。

好吧还是我阅读能力的问题。


看的真的很费劲,估摸着我只看了了1/6吧。作者大概是想写一个受过伤害的人如何学会爱别人吧,这个题目对我而言太复杂了。过。

评论

热度(1)